中山德善堂簡史
誰願長居異土?祇望蠅頭有獲,榮歸故裏,買田建屋,光宗耀祖;有誰將歷史記載?豈料滄海桑田,異土變歸宿,往事難究,今願將所聞見錄,雖鳳毛麟角,亦可供梓裏參考。
德善堂幸賴前輩艱辛奮鬥,亦賴歷任主席、董事、執委、理監事之努力;創業幾經艱辛,而有今日之成果,毋負前輩先賢之期望。
以前華人受盡洋人之排斥虐待,為了自保,鄉親集結互助互愛,因而成立善堂,約於二十世紀初,中山東鎮鄉親多僑居於樂居、汪沽魯、葛倫等埠,俗稱大坑,耕園為業,當時已有組織聯繫陽和總會館。
一九三二年起,鄉梓逐漸回居三藩市,第一次假借陽和總會館召開會議,選出主席及董事和出席陽和總會館代表共九人,分三組:商董、學董、樓業部每組三人,開始組織董事會,制定章程及定期開會,當時無固定會址,借用鄉梓商店做臨時會議之用。
一九五五年因修建善堂山墳,發動梓裏捐款,修建完畢之後,經商議將剩餘款項置業,於是買下VALPARAISO街一樓宇,此乃德善堂首次擁有之物業,奠下日後換樓之基礎。
一九六零年曾修改會章及實行執委制度,一九七三年五月租用積臣街金菊園巷十一號為臨時會址,以便連絡鄉梓,當年成立購買善堂樓業基金。
一九七四年幾經波折,終於購入跑華街一二三四號現址,當時因經費不足,於是發起向梓裏以借貸方式匯集資金,終於完成換樓和購樓大業,並於一九八零年八月善堂才正式落成啟用。
一九七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再次完成修改章程,改用現在之理監事制度,使善堂會務進入軌道。
一九八零年起,每年秋季舉辦郊遊大會,人數逐年漸多,頗為成功。
一九七九年籌備設立獎學基金委員會,一九八一年第一次頒發獎學金五人,以後每年秋季當舉行郊遊大會時一齊頒獎。陽和總會館亦於一九八一年起,每年也捐助善堂獎學金,達到鼓勵學子向學之目的,非常成功。
一九八二年舉辦中秋節慰問耆英,更深入梓裏,達到聯絡感情之目的。
一九八七年加建會議室於三樓,善堂更臻完善。